第65章
關燈
小
中
大
李瑁來到太子房中, 見韋見素、韋諤及陳玄禮也在,先是一楞, 接著便明白了。此時聖人因痛失貴妃,又被禁軍脅迫,想必已經不能再拿主意,於是,太子便成了實際上的掌權人, 這一切怕也是他一直謀劃的。
李瑁原本對這件事還只是猜測, 如今看到他們幾人在一起, 便更加確信這次兵變完全是李亨指使的,目的是除掉楊國忠這個一直以來的勁敵,同時將兵權奪過來。
李亨見他來了, 忙招呼他去身邊坐了, 嘆口氣說:“如今父皇悲痛不已,閉門不出, 誰也不肯見。可是明日就要啟程,有些事卻要盡早定奪。”
“太子指的是……”
李亨沖旁邊的陳玄禮一使眼色, 他便上前來說道:“本來此次是臨幸蜀地, 可如今楊國忠死了,那蜀地的官吏又是他親手提拔, 說不定也跟他同樣是禍國殃民之輩, 並不穩妥。”
李瑁聽了,才明白他們是打算改變路線,他想了想說:“如今雖說到了這個地步, 可聖人還在,此次出行是他所定,總要問過聖人的意見才妥當。”
李亨說:“可聖人如今誰也不見,該如何是好?聽說長安城已被圍,沒有幾天便會被攻克,追兵將至,時間已經不多了。”
李瑁知道他定是著急奪權,若是在這般拖下去,不僅是追兵,恐怕連聖人皇位都未必能保住。他思忖片刻,說道:“不若我去試一試吧,說不定聖人會有旨意。否則,若我們私下定奪,也是名不正言不順。”
李亨想了想,知道這事不能操之過急,就算他等那個皇位多年,也不差這一日兩日,於是答應下來。
李瑁出門上了二樓,看到守在門口的高力士,問起他聖人如何。只見他搖了搖頭,輕嘆一口氣。他站在門口,聽屋內沒有一絲聲音,好像一座空房一般,心裏一沈,讓高力士幫忙通傳。
高力士輕輕叩了叩門說道:“聖人,壽王殿下求見。”
許久都沒有回音,就當兩人皆以為他不肯見時,只聽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:“讓他進來。”
他倆皆是一楞,高力士先反應過來,忙應了聲,輕輕推開門,請李瑁進屋。
他走進屋內,發現這屋中雖大,卻也比樓下那間客房整潔不了多少,因只點了一盞燭燈,屋內晦暗不明,更顯出一種蕭瑟的悲涼。玄宗就坐在窗邊,他似乎沒有聽到李瑁進來一般,依然看著窗外,並沒有回頭。
只是,他的背影似乎一下子老了十歲,那精神矍鑠的帝王,一日之間便萎靡下來,看在李瑁心中,不由有些難過。
他恭敬施了一禮,喊了一聲父皇。玄宗慢慢轉過臉來,看了他一眼,似是想到了什麽,臉色一黯,又看向窗外。此刻一輪明月當空,在這炎夏的夜晚,卻清冷的讓人心寒。
他突然說道:“你可還記得,你母親的生辰也是十五?”
李瑁聞言一楞,他不知為何聖人會提起過世過年的母親,卻仍是答道:“兒臣記得,母妃生辰是九月十五,也是月圓之夜。”
“這麽多年了,我沒有想起過她,也從未去她舊宮中看過,想必她一定十分怪我喜新厭舊。”玄宗閉上眼,又說道:“而我幾乎也忘記了你這個兒子,或者說,我故意不願想起你。將你不管不顧這麽多年,你定也是怪我的吧?”
李瑁聽了,久久沒有說話。他的確是怪過這位父親許多年,只因他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,而是選擇當一位無情無義的帝王。從楊玉環進宮的那時起,他便已經當做沒有了父親,以後更是淡忘了,只將他當做君王。
沒有得到答覆的玄宗,終於明白自己對這個兒子做了什麽,也傷他有多深。他嘆了口氣,問道:“你來是有何事稟報?”
李瑁淡淡回道:“因明日啟程一事,特來向父皇稟告。陳玄禮說蜀地乃是楊國忠所轄,怕此去不甚平安,而左相則說回京兵力不足以抵抗叛軍,如今到了這裏,不能耽誤,還是繼續前行。如何決斷,還請父皇定奪。”
玄宗聽了,又問道:“那太子的意思呢?”
李瑁一頓,說道:“因周圍百姓來挽留,說若是聖人與太子皆入蜀,那中原這邊又有誰來做主呢?”
“所以太子打算留下來?”
“是。”
玄宗聽了,知道這個時候,他說什麽都已經沒有用了。最放心的兒子已經背叛了自己,要自立門戶,而他已經沒有辦法在控制住局勢。
他長嘆了口氣說:“去回覆太子,就說讓他們決定吧,不用再向我奏報。”
李瑁應了,轉身出門,他回頭看了眼玄宗,心中百感交集,不知是什麽情緒,終是慢慢的合上門。
他下樓將聖人旨意告訴眾人,其餘人皆是松了口氣。經過商議,韋見素等朝臣仍跟玄宗向前走,太子攜兩千人馬墊後,兩隊人馬在扶風匯合。
決定後,眾人皆離開,李瑁卻被李亨叫住。他悄聲說:“十八弟,在這些兄弟中,唯有你是我最信任的,實不相瞞,明日啟程後,我不打算再入蜀,而是征募兵馬平叛,你可願跟我一起?”
李瑁想了想,終是搖了搖頭:“我身為皇子,本應與太子一起平叛,可是,王妃和兩個孩子只有我這一個依靠,若我離開,他們便無人照料。”
李亨聽了有些失望,卻也知道自己無法勸服他,只好作罷。他看著李瑁遠去的背影,突然想起一人來,忙叫了隨從來,安排他去找一人來見。
李瑁回到房中,看到玉茗已坐起身來,斜靠在床頭,兩個孩子正睡在她身邊。他輕輕關上房門,做到床邊。
玉茗見他眉頭微蹙,問他發生了什麽事。他卻搖搖頭,只說是去見過聖人,並沒提明日分兵的事情。兩人正說著話,卻聽有人輕敲房門,李瑁去開了門,看到來人便是一楞。
玉茗從門縫中看到那人,大喜過望:“師父!”
來的人正是李泌。他自從當年向玄宗進表以後便去了太子府,一年前因楊國忠進讒言詆毀被罷了官,便雲游四海不知所蹤,沒想到竟然在這裏見到了。
李瑁忙請他進屋,玉茗此時已好多了,起身下了床,三人在屋中案幾旁坐了,她這才問起李泌為何在這裏。
“我聽說安祿山叛亂後,便往長安趕,沒想到路上正碰到聖人的禦駕,被太子挽留下來。”
李瑁聽他這樣說,才知道為何最近太子行事果斷了許多,原來是藏了謀士在車中。他淡淡問道:“想必今日的叛亂也是先生為太子謀劃的吧?”
玉茗一楞,看向李泌,她沒想到,今日的事竟然不是兵變這麽簡單,而是太子和師父策劃,一時不知該說什麽。
李泌點點頭:“壽王果然睿智,這件事的確太子與我謀劃。只不過,這也是為了除去楊國忠,不得已而為之。”
李瑁一笑,說道:“先生不必多慮,我並未說兵變一事對錯,能除去楊國忠也是一件好事。只是不知先生今晚來訪,是否又是太子授意?”
李泌見瞞不過他,無奈笑道:“壽王這些年只領虛職,果然是屈才了。不錯,太子的確是派我來勸說壽王殿下一同平叛。”
玉茗聽了,看向李瑁,不知這麽大的事為何他沒有跟自己提起。李瑁回看她一眼,將手按在她的手,輕輕捏了捏,示意她不用擔心,又對李泌說:“那先生怕是要白跑一趟了,我已與太子說過,不會跟他同去。”
李泌笑道:“我知壽王必是為了王妃安危才不肯同行,只是,殿下莫非想要一直跟王妃過這等隨波逐流的日子不成?”
李瑁不知他是何意,眼中帶了些不解。只聽李泌又說:“實不相瞞,此次太子平叛,便是打算在中途登基稱帝,這一點想必殿下已經想到了。”
李瑁點點頭,他從李亨不願跟隨繼續西行,便猜到這個哥哥必定是要趁戰亂登基為帝,到時聖人手無兵權,只能選擇退位,這樣便完成了新舊帝的更疊。
李泌又問:“那殿下可曾想過,若是太子登基以後,會如何對待這些皇子皇孫們?”
他的話讓李瑁一楞,他的確沒有想過這件事,總覺得聖人身體康健,讓位還遠,如今看來,既然太子分兵,那便離登基不遠了,到時會如何對待這些兄弟們呢?
他想起李氏王朝歷代君王,前有玄武門之變殺兄為帝,後有當今聖人將兄弟置於十六王宅中,無論哪一種,都不算是善待,想著想著,心便愈發涼了。
雖說太子李亨平日宅心仁厚,可不代表他登基以後便會善待這些手足,尤其是在等待了這麽多年以後終於登上皇位,或許,他也會跟父皇一樣,對兄弟們忌憚不已。
他看了眼身邊的玉茗,若是那樣,他該如何守護她跟孩子們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李瑁原本對這件事還只是猜測, 如今看到他們幾人在一起, 便更加確信這次兵變完全是李亨指使的,目的是除掉楊國忠這個一直以來的勁敵,同時將兵權奪過來。
李亨見他來了, 忙招呼他去身邊坐了, 嘆口氣說:“如今父皇悲痛不已,閉門不出, 誰也不肯見。可是明日就要啟程,有些事卻要盡早定奪。”
“太子指的是……”
李亨沖旁邊的陳玄禮一使眼色, 他便上前來說道:“本來此次是臨幸蜀地, 可如今楊國忠死了,那蜀地的官吏又是他親手提拔, 說不定也跟他同樣是禍國殃民之輩, 並不穩妥。”
李瑁聽了,才明白他們是打算改變路線,他想了想說:“如今雖說到了這個地步, 可聖人還在,此次出行是他所定,總要問過聖人的意見才妥當。”
李亨說:“可聖人如今誰也不見,該如何是好?聽說長安城已被圍,沒有幾天便會被攻克,追兵將至,時間已經不多了。”
李瑁知道他定是著急奪權,若是在這般拖下去,不僅是追兵,恐怕連聖人皇位都未必能保住。他思忖片刻,說道:“不若我去試一試吧,說不定聖人會有旨意。否則,若我們私下定奪,也是名不正言不順。”
李亨想了想,知道這事不能操之過急,就算他等那個皇位多年,也不差這一日兩日,於是答應下來。
李瑁出門上了二樓,看到守在門口的高力士,問起他聖人如何。只見他搖了搖頭,輕嘆一口氣。他站在門口,聽屋內沒有一絲聲音,好像一座空房一般,心裏一沈,讓高力士幫忙通傳。
高力士輕輕叩了叩門說道:“聖人,壽王殿下求見。”
許久都沒有回音,就當兩人皆以為他不肯見時,只聽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:“讓他進來。”
他倆皆是一楞,高力士先反應過來,忙應了聲,輕輕推開門,請李瑁進屋。
他走進屋內,發現這屋中雖大,卻也比樓下那間客房整潔不了多少,因只點了一盞燭燈,屋內晦暗不明,更顯出一種蕭瑟的悲涼。玄宗就坐在窗邊,他似乎沒有聽到李瑁進來一般,依然看著窗外,並沒有回頭。
只是,他的背影似乎一下子老了十歲,那精神矍鑠的帝王,一日之間便萎靡下來,看在李瑁心中,不由有些難過。
他恭敬施了一禮,喊了一聲父皇。玄宗慢慢轉過臉來,看了他一眼,似是想到了什麽,臉色一黯,又看向窗外。此刻一輪明月當空,在這炎夏的夜晚,卻清冷的讓人心寒。
他突然說道:“你可還記得,你母親的生辰也是十五?”
李瑁聞言一楞,他不知為何聖人會提起過世過年的母親,卻仍是答道:“兒臣記得,母妃生辰是九月十五,也是月圓之夜。”
“這麽多年了,我沒有想起過她,也從未去她舊宮中看過,想必她一定十分怪我喜新厭舊。”玄宗閉上眼,又說道:“而我幾乎也忘記了你這個兒子,或者說,我故意不願想起你。將你不管不顧這麽多年,你定也是怪我的吧?”
李瑁聽了,久久沒有說話。他的確是怪過這位父親許多年,只因他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,而是選擇當一位無情無義的帝王。從楊玉環進宮的那時起,他便已經當做沒有了父親,以後更是淡忘了,只將他當做君王。
沒有得到答覆的玄宗,終於明白自己對這個兒子做了什麽,也傷他有多深。他嘆了口氣,問道:“你來是有何事稟報?”
李瑁淡淡回道:“因明日啟程一事,特來向父皇稟告。陳玄禮說蜀地乃是楊國忠所轄,怕此去不甚平安,而左相則說回京兵力不足以抵抗叛軍,如今到了這裏,不能耽誤,還是繼續前行。如何決斷,還請父皇定奪。”
玄宗聽了,又問道:“那太子的意思呢?”
李瑁一頓,說道:“因周圍百姓來挽留,說若是聖人與太子皆入蜀,那中原這邊又有誰來做主呢?”
“所以太子打算留下來?”
“是。”
玄宗聽了,知道這個時候,他說什麽都已經沒有用了。最放心的兒子已經背叛了自己,要自立門戶,而他已經沒有辦法在控制住局勢。
他長嘆了口氣說:“去回覆太子,就說讓他們決定吧,不用再向我奏報。”
李瑁應了,轉身出門,他回頭看了眼玄宗,心中百感交集,不知是什麽情緒,終是慢慢的合上門。
他下樓將聖人旨意告訴眾人,其餘人皆是松了口氣。經過商議,韋見素等朝臣仍跟玄宗向前走,太子攜兩千人馬墊後,兩隊人馬在扶風匯合。
決定後,眾人皆離開,李瑁卻被李亨叫住。他悄聲說:“十八弟,在這些兄弟中,唯有你是我最信任的,實不相瞞,明日啟程後,我不打算再入蜀,而是征募兵馬平叛,你可願跟我一起?”
李瑁想了想,終是搖了搖頭:“我身為皇子,本應與太子一起平叛,可是,王妃和兩個孩子只有我這一個依靠,若我離開,他們便無人照料。”
李亨聽了有些失望,卻也知道自己無法勸服他,只好作罷。他看著李瑁遠去的背影,突然想起一人來,忙叫了隨從來,安排他去找一人來見。
李瑁回到房中,看到玉茗已坐起身來,斜靠在床頭,兩個孩子正睡在她身邊。他輕輕關上房門,做到床邊。
玉茗見他眉頭微蹙,問他發生了什麽事。他卻搖搖頭,只說是去見過聖人,並沒提明日分兵的事情。兩人正說著話,卻聽有人輕敲房門,李瑁去開了門,看到來人便是一楞。
玉茗從門縫中看到那人,大喜過望:“師父!”
來的人正是李泌。他自從當年向玄宗進表以後便去了太子府,一年前因楊國忠進讒言詆毀被罷了官,便雲游四海不知所蹤,沒想到竟然在這裏見到了。
李瑁忙請他進屋,玉茗此時已好多了,起身下了床,三人在屋中案幾旁坐了,她這才問起李泌為何在這裏。
“我聽說安祿山叛亂後,便往長安趕,沒想到路上正碰到聖人的禦駕,被太子挽留下來。”
李瑁聽他這樣說,才知道為何最近太子行事果斷了許多,原來是藏了謀士在車中。他淡淡問道:“想必今日的叛亂也是先生為太子謀劃的吧?”
玉茗一楞,看向李泌,她沒想到,今日的事竟然不是兵變這麽簡單,而是太子和師父策劃,一時不知該說什麽。
李泌點點頭:“壽王果然睿智,這件事的確太子與我謀劃。只不過,這也是為了除去楊國忠,不得已而為之。”
李瑁一笑,說道:“先生不必多慮,我並未說兵變一事對錯,能除去楊國忠也是一件好事。只是不知先生今晚來訪,是否又是太子授意?”
李泌見瞞不過他,無奈笑道:“壽王這些年只領虛職,果然是屈才了。不錯,太子的確是派我來勸說壽王殿下一同平叛。”
玉茗聽了,看向李瑁,不知這麽大的事為何他沒有跟自己提起。李瑁回看她一眼,將手按在她的手,輕輕捏了捏,示意她不用擔心,又對李泌說:“那先生怕是要白跑一趟了,我已與太子說過,不會跟他同去。”
李泌笑道:“我知壽王必是為了王妃安危才不肯同行,只是,殿下莫非想要一直跟王妃過這等隨波逐流的日子不成?”
李瑁不知他是何意,眼中帶了些不解。只聽李泌又說:“實不相瞞,此次太子平叛,便是打算在中途登基稱帝,這一點想必殿下已經想到了。”
李瑁點點頭,他從李亨不願跟隨繼續西行,便猜到這個哥哥必定是要趁戰亂登基為帝,到時聖人手無兵權,只能選擇退位,這樣便完成了新舊帝的更疊。
李泌又問:“那殿下可曾想過,若是太子登基以後,會如何對待這些皇子皇孫們?”
他的話讓李瑁一楞,他的確沒有想過這件事,總覺得聖人身體康健,讓位還遠,如今看來,既然太子分兵,那便離登基不遠了,到時會如何對待這些兄弟們呢?
他想起李氏王朝歷代君王,前有玄武門之變殺兄為帝,後有當今聖人將兄弟置於十六王宅中,無論哪一種,都不算是善待,想著想著,心便愈發涼了。
雖說太子李亨平日宅心仁厚,可不代表他登基以後便會善待這些手足,尤其是在等待了這麽多年以後終於登上皇位,或許,他也會跟父皇一樣,對兄弟們忌憚不已。
他看了眼身邊的玉茗,若是那樣,他該如何守護她跟孩子們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